九游会J9

室内绿化设计方案十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1-26 14:21:35    浏览:

[返回]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建筑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一些室内设计没有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导致室内装饰设计质量和效果得不到提高。因此如何以绿色设计为基础,对建筑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成为了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结合实例进行讨论分析。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并在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以往,人们更多地将室内绿色设计的关注点放在居室空间,在家庭装修中人们会主动要求设计师为其使用绿色环保材料、使用节能设备等,来增加健康值和舒适度。据调查显示,全国职场人均睡眠7.33h/d,工作8.66h,其中在公司工作8.38h,在家工作0.28h,上下班往返0.96h,其他活动7.05h。由此可见,除去睡眠时间,人们在公司工作的时间大于其他任何活动时间,并且,紧张的都市节奏使得人均办公时间呈逐年延长的趋势。然而,在办公空间的基础装修中,对于绿色设计的要求却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居室空间,往往会受限于工程造价、建设方对于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施工队伍的诚信度等方面。目前,办公空间室内绿色设计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职业人士的关注,人们希望在高压的工作时间里也可以有轻松的环境来释放压力、缓解心情,享受大自然的沐浴。因此,将绿色设计引入办公空间成为大势所趋。

  某办公建筑面积约4800m2,本案在设计之初便明确了要将建筑的绿色设计及周边优美的景观引入其中,贯彻整个设计流程,并实现绿色设计与建筑布局、造型的结合,营造出一个绿色、环保、舒适、高效的办公氛围。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把绿色设计主要融入到以下几方面:

  绿色室内设计中合理的空间组织安排是重要的部分,所谓合理,除了满足人体工程学以及完善的空间功能组织之外,也要考虑到可发展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室内空间所面临的对象也许会有所变化,对空间的要求也会产生变化,为了避免二次改造带来的各种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设计师应对业主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加以判断。如在本案中,开敞办公空间尽可能地为其日后出现部门增减调整的情况进行预知性的设计,通过减少固定隔断、预留充足的插座点位等手段,尽量降低在空间使用功能改变时带来资源的浪费。节能环保,正是绿色设计所提倡的。

  在本案中,为了减少资源浪费以及装饰材料对空间的二次污染,运用了多种安全环保型的装修材料,选择无毒、无害、无污染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材料和部品。

  (3)本设计方案中公共空间采用了大量的米黄石材。在选择石材时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增加石材的使用年限,采用复合莎安娜米黄石材。这种石材经过加工处理,克服了大理石原有的裂纹和缺陷,材质均匀,抗折性、抗压能力与现场机械性能均优于天然石材。它具有抗污染能力高、重量轻、安装方便、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等特点。

  (4)在使用窗帘、壁布、沙等布艺材料的空间,选择含棉麻成分较高的布料,同时注意染料应无异味、稳定性强,且不易褪色。

  (5)选用不含苯稀释剂的环保型油漆,气味小,挥发快。尽量选择已上漆完成的成品材料,减少对室内环境的二次污染。

  在建筑空间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自然光设计的基本原则,室内的绿色设计也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光源。在本案中,所有的教室均在走廊一侧墙面增加高侧窗,地下1层的多功能餐厅增加了采光天窗,通过增加采光窗的位置及数量,充分利用自然光源,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本项目设计采用LED灯具,与普通灯具相比更节能,省电约60%;提高灯具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光照程度,减少热能的产生;安装简易,维护方便,更换成本低;不含金属汞,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不产生紫外线;坚固牢靠,长久耐用。

  本案以米黄色、棕色为主要色调,米黄色是最富有亲和力的色彩,给人以柔和、典雅、舒适的心理感受。在门厅、休息区等公共区;多功能厅、雅间等餐饮区;客房及走廊等休闲区中,均以米黄色为主基调,搭配高贵的黑色、活泼跳跃的红色,以及精致的银色等,活跃空间的整体氛围。棕色沉稳、内敛,在报告厅、阶梯教室、视频电话会议室、教室、领导办公室等办公型空间中,以棕色为主要色系,在强调学习严肃性的同时也体现出稳重、雅致的空间感受。

  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室内绿化盆栽、盆景、水景、插花等景观来获得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移天缩地的自然的感受。在欣赏色彩造型艺术的同时,给室内带来自然的气息。室内植物选择考虑到:

  故在设计之初就拟定出一个“绿色计划”。不同的植物形态、色泽、造型等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情调和气氛,应和室内要求的气氛达到一致。本案不仅在大堂、休息区等公共开敞空间运用绿植,接待室和办公室等独立空间也用生气盎然的植物为空间带来生机与活力。

  本案还从改进装修节点,提高外墙外门窗的气密性、选用节水器具、减少现场作业等方面入手,尽量使该项目达到绿色设计的要求。

  综上所述,绿色设计理念在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是室内装饰设计的主要方向。我们在进行设计时,要将环保与节能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去,这样才能在每一个地方都体现出设计师的心思,使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影响更多的人,最后把绿色的理念普及到整个社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绿色建筑突出了量化性以及实效性,不仅讲究自然采光以及通风效果等,且新技术以及新能源的运用能够有效节约资源。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转型,更加注重新型的能源技术、居住环境的室内外品质以及资源的节约等。就建筑本身而言,其属于复杂的动态综合体,居住质量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师应当明确其设计目标,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品质。为了进一步凸显绿色建筑设计中“节能”这一基本出发点,实现能源的低耗,有关人员逐步将数字化模拟分析技术运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保障在复杂动态环境下设计措施的可操作性,以此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绿色建筑设计策划过程中,设计师应当遵循相关优化组合原则,具体包括:优先选择被动式节能,而并非主动式节能;以降低建筑能耗作为设计前提,重视环境品质;统一建设能源检测系统,且落实运营效果;选择节能效果好的方案,比如场地风能利用、通风采光等。近几年来,绿色建筑这一建设理念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且在人们生活中不断得到普及,同时,许多绿色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比如相关绿色建筑材料、功能性软件以及几点设施等。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但在项目设计方面应当实行数字化模拟分析,以此保障建筑本身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在绿色建筑设计数字化分析过程中,应当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能源的优化组合,以此保障分析效果的准确高效,且可进行实时修改与整合。以下通过几个方面分析绿色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模拟技术的运用方式。

  在明确绿色建筑项目设计中主要的热源与冷源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当进一步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可再生能源运用的合理性。数字化模拟技术能够有效判断项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就目前来说,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不适宜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中,绿色建筑应当满足自然通风等基本要求,在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参考建筑现场各个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根据风环境判断适宜与自然通风的时节,然后根据绿色建筑建设的标准要求,按照科学的比例设计门窗并进行合理的分配。比如在通过可再生能源方案的设计后,发现太阳能较为适宜绿色建筑项目,则应当进一步判断太阳能系统的集热能力,以此判断太阳能所供热水的最佳摆放位置及其相关预留面积[1]。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外立面的合理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立面设计综合遮阳条文要求、自然采光以及业主本身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即在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的同时,应当有效控制夏季的眩光、夕晒等问题,并且在冬季最大限度的引入阳光直射。一般来说,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到的光导管技术以及可调节外遮阳技术属于单位投资中成本较高的技术,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使用数字化模拟技术能够有效判断正式投入使用后的效果,保障其根据绿色建设的设计标准满足安装以及数量等方面妖求。在全面分析眩光调控、夏季与冬季太阳高度角、阴天环境中的自然采光以及室内的太阳辐射问题后,得以明确可调节外遮阳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等,且不断优化光导管的数量,尤其是地下车库的设计。另外,设计人员应当全面研究可调节外遮阳的设备型号、安装位置,以保障在建筑的必要位置设置为可调节外遮阳。同时,设计人员应当有效分析外遮阳设备以及立面开窗对室内自然采光的影响,针对部分地区而言,大面积的外窗不利于冬季取暖或者增加冬季取暖能耗,为了有效分析能耗优化以及自然采光的位置,在绿色建筑的设计环节可以使用数字化模拟技术,针对性的分析具有采光需求的房间,并进行冬季取暖与自然采光的条件分析。通过对自然采光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来说应当将办公室、科研室等设计与拥有良好采光条件的位置,而将部分对自然采光并无明确要求的房间移至内区,其交通设计也应当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得以有效确定。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冷负荷峰值均较高,且主要来源于太阳的辐射得热,所以应当针对性的进行过度季角度转换、外遮阳冬夏设计,确保房间在冬季进光、夏季遮阳,全年改善眩光、自然采光[2]。

  分析绿色建筑的能耗优化主要以实验室设计为例,在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环节,实验室能耗优化并未完全纳入考虑范围,由于实验室这一建筑的主要功能决定其区域系统的特殊性,即其换气次数较多,且由于排风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故不适宜设置排风热回收系统,另外,为了确保整个系统处于常压状态,其他办公区域不再设置排风以补充实验室排风所引起的负压。所以在实验室绿色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有效控制风量或者提升围护结构,同时,在项目设计时也可以使用消防喷淋系统进行覆盖,同时在其中设置中水供水管、消防水管等,为了避免水管的冻裂,可以在人员停留少或者某些行走区域预设采暖设施保护水管。就这一保护性设计来说,设计人员可以全面分析全面动态性能,结合太阳辐射以及室外温度等外在干扰因素,使之与相近采暖区域或者设备自发热区域分析水管动态温度[3]。

  在本次大型试验室综合型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明确数字化分析技术的关键作用,自项目方案设计之初,数字化模拟技术就为建筑的设计以及策划奠定了方案的优选基础,在数据分析结果与建筑机电设计有效结合,才进一步得出系统性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项目的设计通过层层步骤的落实与执行,保障了各项目图之间的沟通与审查,进一步降低了项目设计的成本,在该次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重视实验室投入使用阶段的资源节约,不仅实现了室内外环境的优化,同时也有助于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刘昕晔.数字化模拟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策划中的关键作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1(15):152-155.

  [2]党睿,王立雄,.跨学科背景下绿色建筑模拟技术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1):73-75.

  建筑行业要想实现与人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保护好能源、资源,并在建筑全寿命周期贯穿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以便为人们创造出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和设计要点,并提出了实现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的途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现阶段,全球环境持续恶化,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更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生态型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遵循功能实用性的原则是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前提,建筑的主要功能包含有:①基本的使用功能;②建筑物基本的物理性能;③一定的视觉艺术效果;④室外环境性能。

  先进的技术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支撑,是保证建筑设计合理性、使用安全性的基础。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遵循技术先进性的基本原则,确保建筑能够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各项功能。

  要始终将环境协调性贯穿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中,环境协调性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节能、环保、健康以及生态等几方面。设计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①设计中要善于使用太阳能、水能以及风能等环保绿色的能源,以能源消耗最少为设计基本点,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②对有限的资源实现重复利用,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控制好可再生能源;③设计绿色建筑时,要对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将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降到最低,严格控制各种建筑垃圾、废气以及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环境的负荷。

  设计绿色建筑时,要对建筑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虑,不但要充分实现各项功能,还要确保在最低的寿命周期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背景下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遵循上述四项基本原则,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确定建筑设计目标不但能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有所明确,还能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方向。因此,在确立建筑项目初期,要面向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确保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跟预期的设想相满足,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设计目标前,要对工程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与委托方制定相应的项目任务书,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确定了设计目标后,要在设计目标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任务书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遵循合理、环保、协调等基本原则,对设计活动予以整体的把握,并且设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来替代手工计算,在提高计算速度的同时,确保设计的效果和合理性。

  为了能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案予以全面综合的分析,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掌握绿色工程的影响程度,优化并组合存在差异的设计变量,保证能够建构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指导。

  初步选定设计方案后,对设计进行评估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实施性,所以,确定建筑设计方案阶段,设计人员要立足整个绿色工程建筑全寿命周期,在贯彻绿色设计理念的同时,确认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全面地评估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综合性。

  设计师的环境意识都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而有所体现,绿色建筑设计从选址、规划到建筑技术、材料的选用,均要贯彻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本文就某市幼儿园的规划设计,简述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某市幼儿园地处于该城市的核心区域,所处地域地势平坦,周边的各项服务设施配套都十分齐全,交通较为便利,幼儿园建筑面积2408m2,设计班级总数为9个,院内最多容纳学生270人,平面功能主要以活动室、音体室、办公室、会议兼资料室为主。

  1)选址和规划。绿色建筑设计第一要考虑的就是自然环境,第二要尽量减少建筑用地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幼儿园选址时要对室外环境进行考察,避开工业区,确保风速适宜、光照充足,避免由于场地周边的环境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友好共处。2)建筑节能。其一,不同房间对于光环境的要求不同,而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的一大重要原则就是尽量使用自然光作为光源,确保光照充足。该幼儿园在设计采光时布置朝向为东南朝向,上午,阳光从东南方向照进室内,阳光温和且不强烈;正午时分,太阳光线为正南朝向,东南朝向能够有效避开其直射,同时要保持建筑物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但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而且不会对采光造成影响。其二,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绿色建筑不但要对采光条件有所满足,还要考虑到室内的遮阴和通风,因此,设计此幼儿园的朝向时,充分考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以及布局,尽可能减少对夏季风的阻挡,充分利用自然风,以满足夏天人们对于自然风的需求。此外,还要将遮阴功能考虑在内,可以种植一些树木实现遮阴的目的,对小环境的局部气候进行有效改善。3)绿化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重点,绿化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节约能源,而后才是建筑美观,可以在幼儿园的周边栽植一些绿植,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同时,为了确保建筑室内温度保持均衡,使温差最小,则可以在屋顶采取一定的绿化措施。

  1)建筑物的隔音设计。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各种噪音污染也变得更加严重,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做好隔音设计。因此,幼儿园的墙体、门窗应选用隔音材料,以减少学生受到的噪声污染,将影响降到最低。2)室内采光设计。设计建筑室内采光时,不但从建筑朝向上最大程度地获得了充足的光源,室内也使用一些反光镜、玻璃窗向室内引入室外光线,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采光面积,可以开设天窗和采光通道。3)室内立面的设计。幼儿园应着重做好室内立面的设计,利用建筑物的造型对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室内选择的装修材料要确保环保无污染,防止材料在装修使用过程中散发超标的污染物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总而言之,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确定设计目标,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全方位地实现绿色建筑的构建,为人们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1]张洁.浅析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J].建筑建材装饰,2016,28(2):36.

  总平面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开端与门户,也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与灵魂,即是在城市规划管理局或城、镇规划建设局批准的用地范围内,根据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把建设物、构筑物、交通运输、各种场地、绿化设施等,在平面图上进行合理、协调地规划、设计与布置,使一个工程的各个项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满足人民生活、休闲、政治等需求。成功的规划设计也是城市面貌的绝佳的体现。

  实际建筑设计工程中总平面设计从报批流程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总图规划及单体方案设计,此阶段是规划部门对于开发项目的整体把控,经审批后规划部门会批复此项目的规划意见复函,设计可以进行单体建筑深化设计。第二阶段是复函批复后进行人防、绿化、交通、建委等部门对于规划总平图的深化设计。第三阶段是施工图完成后,设计进入总平面消防的报批阶段。第四阶段规划许可证总平图。

  第一阶段的规划方案报审需设计提供规划总平面图及单体建筑方案图。规划方案总图设计中的基地总平面设计是总平面初期设计较重要部分,也是规划总平面设计的开端,应以城市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为依据。设计中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定节地、节约、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空间,并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在实际建筑设计工程中,总平面设计以当地规划部门编制规划意见书为设计依据,意见书中会对建设用地,规划单体设计要求、环境设计,绿化设计,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作出细致明确的要求。

  即对拟建规划用地概况的要求,主要包括,建筑用地位置,范围、使用性质,总用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城市公共用地等。

  建筑用地位置及范围、是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各种界限范围,其中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其中北京常用的为前四种。

  用地红线内规划部门还会对建筑的基底退用地红线的距离做出明确要求,即建筑控制线。设计中常常会对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及建筑控制线的概念混淆不清,用地红线是对建设单位可建设使用的用地范围的限制,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使用范围,有时用地红线就是道路红线,而建筑控制线既是用地红线内可建设建筑单体的基底范围控制线。北京建筑设计细则中对建筑突出物允许突出用地红线上空的做出相应规定,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一层以上出挑是否可以突出建筑控制线并未做明确规定,各地规划部门可能把握尺度不同,建议当遇到特殊情况请设计单位建议建设单位及时进行规划咨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规划总用地面积以规划钉桩图面积为准,其中包括总建筑用地面积、城市公共用地(道路及绿化),为保证城市绿化景观需要,规划部门会在用地面积内划分一部分城市绿化带,此区域不属于建设用地范围,不允许建设单位新建建筑物,可以允许地块内必要管线通过,一般此区域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施工。开始规划总图绘制时,一定严格按照钉桩坐标点输入,绘出建筑用地红线、道路及绿化范围,并插入现状地形图,核对用地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市政不可拆改的建筑及道路,如非拆改的公交车站等特殊建筑,及时提醒建设单位与规划沟通处理,以免对规划方案及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拟规划建设用地使用性质主要是对地块内建筑单体的使用性质及使用年限的约束,不同使用性质相应使用年限是不同的,国家规定居住用地性质为居住建筑及相关配套设施,土地出让最高年限70年,商务办公、工业、科、教、文、卫、体等土地出让最高年限50年、商业金融、娱乐、旅游等土地出让最高年限40年,规划区域内可存在多种使用性质,每种使用性质地块应分别独立设置,地块以区域红线划分存在,每个地块都具有独立的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要求,不可混合使用,例如商业金融、办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可出现居住使用性质的建筑等。

  主要是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单体在用地总体规划中位置及布局的控制,其中包括地块容积率、建筑限高、空地率、绿化率、首层退线、道路交通及机动车出入口、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层数等,现以北京市居住区为例将以上控制指标部分总体考虑可以归为以下三大类:

  3.1竖向建筑高度。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建筑限高是规划部门依据地区总体规划对建设地块建筑物竖向高度的控制,不同地区建筑高度计算也不同,设计经常使用计算规则:平屋顶建筑按建筑外墙散水至屋面面层计算、如有女儿墙按女儿墙顶点高度计算;坡屋顶建筑一般以屋面下檐口计算建筑高度。屋顶坡度大于30°时按建筑外墙散水处至屋檐和屋脊平均高度计算;坡屋顶不同坡度按当地规定执行。屋顶上的附属物如楼梯间、电梯间、水箱、烟囱等其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风景区及净空高度限制也有相应的规定。

  3.2建筑间距。建筑间距主要受防火、日照、采光、通风、卫生、防视线干扰、防噪声等有关规定的影响与制约,设计中主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3.2.1防火间距。建筑必须满足的消防间距,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注意规范中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注解,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类似情况,很好利用会解决很多规划设计中的难题。

  3.2.2日照间距及建筑间距系数。主要是保障一些需要较好日照要求用房的日照标准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建筑类型:居住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用房、小学、中学的普通教师、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老年人的居住建筑、托老所的居室都为有日照要求的等,规划总平面设计中需要对以上性质建筑位置择优考虑,进行平立面进行日照分析,满足相应的日照时限要求,并须在规划方案报批时提供该地块及相邻受影响地块的日照分析报告,以满足区域内生活质量要求。

  北京地区对日照标准做了如下规定:①住宅每套至少有1个居室、4居室套型至少有2个居室满足大寒日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规划部门通常还会同时要求以上房间还必须同时满足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的要求,根据以往日照分析经验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比大寒日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更难满足)。②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老年人及残疾人住宅的主要起居室和卧室、医院及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等建筑日照要求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中都做了相应规定。

  日照标准需要利用日照软件进行日照分析来实现,计算时应注意如下:日照标准日定为大寒日及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大寒日采用8:00~16:00,冬至日采用8:00~16:00(真太阳时),计算大寒日时,应设置最小连续日照时间为5分钟,冬至日应设置最小连续日照时间30分钟,扫掠角12度,日照时间计算起点指距室内地坪0.9米高的外墙位置(含保温层及装修层),计算过程中时间精度和输出结果精度应该为分,输出结果应将真太阳时转换成北京时间,通过计算结果来判定拟规划居住建筑是否满足日照要求,对于特殊部分可进行立面日照分析,更准确直观一些。

  北京建筑间距规定的系数要求:主要包括板式、塔式及多塔建筑及多塔建筑群等;板式建筑指主要朝向建筑长度大于次要朝向建筑长度2倍以上的建筑;当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平行布置正南正北时,建筑间距最小系数1.7:塔式建筑指长高比小于1的建筑,塔式建筑的各朝向均为长边。单栋塔式建筑遮挡建筑(两侧无其他遮挡建筑时)对日照比较有利,遮挡面积较小,与北侧居住建筑的建筑系数最小可控制在1.0,不会对被遮挡建筑造成遮挡。

  相邻多栋塔式建筑如果之间间距等于或大于单栋塔式建筑长度时,在该间距范围内无其他遮挡建筑,其间距系数最小可控制在1.2。相反塔式间距小于单栋塔式建筑长度时,在该间距范围内无其他遮挡建筑,其塔式居住建筑长高比的长度,应按各塔式居住建筑的长度和建筑之和计算,也就是多栋塔式建筑遮挡效果以等同于板式建筑的遮挡效果,根据群体不同的长宽比,采用的间距系数也不同,长宽比1.0以下,等同于单栋塔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0,长宽比1.0~2.0时,间距系数1.2,长宽比,2.0~2.5时,间距系数1.5,长宽比2.5时,相当于板式建筑,间距系数1.7。

  北京规划部门一般规定居住区日照必须同时满足住宅居室及公共服务项目居室部分日照标准及北京建筑间距规定的系数要求。

  3.2.3卫生间距。即居住建筑相对两可视面(窗口距离)大于等于18米,如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有效遮挡措施避免对视,总图标示出来规划部门也是认可的。

  3.3居住区内综合技术指标:综合技术指标是规划总图设计中非常重要部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3.3.1综合技术总指标。包含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配套设施用地,通常情况下总指标中只体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其余用地面积在地块分指标中体现。总指标还包括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和地下要单独统计)、住宅建筑面积、公建建筑面积、配套设施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总户数、居住总人数、户均人口、人口毛密度、机动车停车数量及非机动车停车数量等。

  3.3.2建筑容积率。指建筑用地内建筑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计算容积率时,总建筑面积中是否包括地下、半地下建筑面积,应根据所在城市规划部门来确定,在具体设计中计算容积率一般都是用地上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来计算,也就是规划部门对于地下建筑面积不予与明确的约束,可根据建设单位的具体使用需要及投资情况来确定地下面积的数值。

  3.3.3建筑密度。指用地范围内各类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3.3.4绿地率:。指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用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地下设施顶板上部至室外地坪覆土厚度达3米(含3米)以上,其绿化面积可按1:1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覆土厚度达1.5米(含1.5米)以上,其绿化面积可按1/2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绿地面积计算时建筑首层外墙1.5m范围内、道路路缘石外1m范围内不计入绿地范围,对其它围墙、院墙绿地范围可算到墙脚、汽车坡道出地面部分算至坡道挡墙外1m处、覆土绿地部分要注意其与实行覆土绿地接壤的部分,不被建、构筑物围合(其开放边长应不小于总边长的1/3)。道路小于4m的可以不退线m,按道路边缘计算绿地面积,人行道及硬铺休闲广场不计入绿地面积,符合公园规范要求的游憩小路可计入绿地面积。

  以上为规划方案设计中的一些主要的限定性指标,满足以上各种规划要求做出项目的规划方案阶段的总平面建筑布置图及方案报批图纸,北京地区规划方案报审要求总平面提供如下表格内容:用地指标表、用地平衡表、区位图、技术经济指标表、建筑单体一览表、图例及设计说明等。

  用地指标表:主要是表示项目用地范围内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道路、绿地等面积,此部分数值由规划部门在选址意见书中提供。用地平衡表: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种指标数值,包括建筑占地面积、绿化面积、道路广场面积及其它面积的数值及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以用来控制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种用地的平衡关系,规划可根据此数据来控制整片地域的城市整体形象。区位图就是项目在城市中的位置,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总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面积、地下面积)地上面积可由容积率来控制,地下可根据使用及车位需要由建设单位把控,如有特殊使用功能还需注明面积数(主要用于支付土地使用转让金需要)、建筑单体的栋数、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机动车停车位(其中地上、地下分开统计)、非机动车停车位等、如居住建筑还有住宅总户数、住宅总人口、户均人口、人口毛密度等,建筑单体一览表:包括各建筑单体建筑使用性质(地上、地下分开)、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地上面积、地下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还有户数)。

  规划总图报审图纸部分中需要标注及标示部分主要是建筑单置(坐标点定位),楼号、层数、正负零标高、建筑高度、建筑外轮廓尺寸(一般标注保温外皮)等、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城市道路开口位置、并注明道路及开口宽度、绿化部分需填充并区分覆土绿化及实图绿化,此阶段需保证规划绿化率要求、建筑间距、住宅还需注明日照间距的系数等。

  此阶段因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单体设计还未深化,面积指标还不准确,规划方案报批时地上面积经常会按照容积率计算的最大面积来控制、机动车、非机动车、绿化率也会按照最低要求数值来报审,待进行绿化、交通报批时再进一步深化设计,前提是规划方案图中必须保证各种指标的可实施性。

  项目总平图设计的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属于难度及技术含量较高阶段,也是依据规划条件方案创造的过程,是整个项目设计前期及精髓。第二阶段的人防、绿化、交通、建委等部门对于项目规划使用要求可实现性的把控,此阶段是在规划复函总图基础上对人防、绿化、交通的使用功能的拆分,以保证规划复函上各个指标的可实现性,是一个分布细化过程。第三阶段是施工图完成后,设计进入消防的报批阶段、此阶段总平面应注意建筑单体消防车道及消防扑救面的设计(一般情况此部分在规划方案阶段就应该按规范要求设计好),是消防部门对此部分的审批与核对,以保证园区内消防车的顺利扑救。第四阶段规证总平图,既是规划复函方案后经过人防、交通、绿化、消防等部门审批后及单体建筑施工图完成后的终版总平面图,此阶段总平面很重要,图纸中每个数据都将作为实际施工中的验线及规划验收依据,在实际施工时不可以更改(允许范围内的施工误差除外)。图纸指标中使用功能同样会作为建设单位支付土地使用出让金的重要依据,所以此阶段总图一定要慎重对待,保证每个细节的准确性。

  的重视。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主要分析了绿色办公建筑设计之中相关的技能技术。

  近年来,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保变成社会的一大主题,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行业,必须贯彻节能意识,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更多的节能措施。对于办公建筑而言,由于办公建筑是供大量人群进行工作活动的大型室内建筑,其功能、技术含量较高,在建筑耗能、耗材方面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研究办公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技术对于我国建设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从生态方面来讲,人类的建筑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破坏,它不但会消耗自然资源,而且还可能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改变和恶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建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来保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种理念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未来建筑与设计的主导理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综合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个组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据调查分析,经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设出来的建筑,其能耗比普通建筑的能耗能够节约50%~72%。这样,通过引入绿色建筑理念,既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使建筑物节约了能耗。

  绿色建筑,是其与外界环境共同构成的系统,它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功能,使得构成系统的各个相关因素就得需要我们协同作用、关联耦合,最终来实现高效、可持续以及最优化的运营与实施;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之中,是软科学与硬科学、涉及众多相关主体、跨越多层级尺度范畴以及多学科领域交叉所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我们应该要从地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出发,针对其所在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的人文特质与经济的状况,来分析与总结,进而吸纳地域传统的建筑,应该对环境与资源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的策略,科学、合理并且因地制宜地制订出来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的绿色建筑的技术导则与相关的设计标准,来选择与之匹配的技术。

  绿色建筑设计务必要加大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之中,对于能源与资源利用率的力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进而就可以减小垃圾的生成量与污染的排放,降低环境的干扰。

  所谓的自然性原则,就是要强调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建设以及使用的过程之中强化对原生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避免或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在最大限度上来保持原有的生态基质、板块以及廊道的连续性;对受损或是退化的生态系统,我们采用的是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措施;对于在建设的过程之中所造成生的态系统破坏的现象,务必要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在建筑室内环境调控的设计之中,采用适宜的措施引入自然要素。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要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的营造与室内环境的调控与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健康的空气质量环境、建筑光、热、声以及在人的心理健康空间场所以及氛围的方面也是十分的有益。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估算的基础之上,以及在评估设计方案投入与产出的方面,绿色建筑设计还应该得提出有利于成本控制,且具有经济运营现实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进而我们就可以依据其具体项目要求选用的技术措施以及经济条件,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大前提之下,从根本上来实现被动式技术和主动式技术的协同运行与相互补偿。

  1 、环境目标:采用更高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利用效率,削减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水平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2、经济目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协调满足经济需求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3、社会目标:将实现环境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融合,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生态文化。观念目标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普适性,绿色建筑不应仅作为个别案例或实验性、示范性项目,而应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二是系统性,绿色建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需在整合的时空范畴和专业领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管理决策各层面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储备经营场所项目,位于金融街南侧的中心地带,西邻金融大街,北临西兴盛胡同,南邻成方街,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建设用地南邻中国人民银行,北临城隍庙后殿建筑,在实现新型城市化的同时保留了北京古老建筑特色,现代又不失特色风情。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项目紧邻地铁2号线复兴门站、公交“地铁复兴门站”和“复兴门内站”,西临近西二环路;周边配套设施丰富多样,如银行、购物中心、餐厅、会所、联通营业厅、公寓等;项目用地与城市肌理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外汇储备经营场所项目将不同业务部门和其它特殊功能等纳入统一建筑内设计,形成统一感,服务外汇储备经营及运行。项目占地面积为12578 m2,建筑规模14691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1310m2。本项目整体申报绿色建筑和美国LEED认证。

  本项目作为高端办公建筑,未来运营模式主要为自用办公;基于以上项目定位、目标客户定位及项目自身特点,本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绿色建筑目标定位关注以下重点:

  本项目作为办公建筑,目标定位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双认证,因此,项目应在满足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当前国内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从适宜性出发,选择技术措施成熟、经济效益合理的绿色建筑建设策略,提升项目品质,满足项目定位。

  本项目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室内通风、声、光、热及空气品质等环境。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对于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打造以人为本的机构文化具有关键作用。

  2.2.1 、噪声:道路噪声、建筑的电梯、空调、水泵设备噪声较大,成为影响室内声环境的重要因素。本项目场址三面临街(西邻金融大街,北临西兴盛胡同,南邻成方街),其中金融大街为周边交通要道,预计交通噪声控制将成为保证舒适办公环境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2.2.2、采光遮阳:建筑室内采光与遮阳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保证室内采光均匀且防眩光,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点。本项目设计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若不采取采光与遮阳的可控调节,将导致室内自然光分布不均,临窗位置易产生眩目等不利情况,影响室内人员工作。因此,合理采用可调外遮阳设计,合理解决采光与遮阳的冲突,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挑战。

  2.2.3、空间僵化:很多办公建筑室内空间布置僵化、缺乏灵活性,同时缺乏绿色元素的引入,室内工作人员很难享受到绿色自然的清新美好,无法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本项目方案设计中,在建筑内设中庭,提高建筑自然采光效果,且将绿色自然引入建筑内部空间,对营造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非常有利。

  2.2.4、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为了预防和控制办公建筑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建筑使用者的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应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前期控制,中期监测及后期改善。在建筑材料采购环节,严格控制材料中甲醛、氨、苯和VOC等的含量限值;使用运营阶段,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监测,如PM2.5监测、甲醛及VOC监测等;后期对空气品质超标空间进行污染源控制,或采取其他净化方法。

  办公类建筑由于体量大、室内环境要求高、用能量大等特征,往往成为城市的能耗消费大户。当前高级用户对于建筑的品质要求,已不仅仅局限在建造和装饰方面,转而更多的关注室内空气环境的品质。通过对北方办公类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数据的调研可知,北京市办公类建筑单位面积年能耗指标约为110kWh/ m2,项目地上建筑面积9.131万m2,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运营能耗高达1004万度电。因此,根据办公建筑的负荷特点,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为原则,有针对性的实施围护结构、照明、空调等重点用能环节的节能技术,能够大大减少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围护结构:北方建筑由于冬季采暖的需求,对墙体、外窗热工性能要求高,尤其是办公楼建筑窗墙比较大,对围护结构的节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照明能耗:目前很多办公建筑未全面应用节能照明技术,且照明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未引入照明模拟优化技术。本项目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且内设中庭,日照得热量大;因此在方案设计时结合建筑设计,在合理利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于项目设计后期结合照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3)空调采暖能耗:办公建筑常见系统设计容量过大,设备部分负荷运行时间长,运行效率低;尤其全空气系统的新风入口面积偏小,无法实现全新风运行;而且能耗监控系统缺失,无法对建筑系统运行状况监测和调控。因此,采用高性能空调机组、加强系统监测与运营管理,大大降低建筑的整体能耗。

  (4)可再生能源:本项目为办公建筑,如何结合项目用能需求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项目是否可以实现国家绿色建筑高星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项目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餐厅、厨房、淋浴、洗手池等提供热水需求。

  根据相关建筑调研,办公类建筑运营管理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建筑用电量大,变配电所设置的数量多;机电设备多、分布广,包括空调、照明和其他功能设备的管理过程复杂,要求智能化系统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本项目作为办公建筑,定位为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办公楼,智能化程度要求高,设备管理有难度。

  建筑运行过程中,本身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高。关注运营成本,成为本项目全过程实行绿色建筑控制的原因之一。

  项目将建设成为高端办公写字楼,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资源条件、生活办公习惯等条件,合理选择北方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打造具有显著地域性的北方绿色办公建筑,是本项目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

  北京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0℃~12℃,1月-7℃~-4℃,7月25℃~26℃;年平均降雨量630mm,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521.1mm,占全年降雨量的82.7%;太阳能资源属于较丰富地区,地质结构适合用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显著的气候和资源特征,决定了本项目可以形成北方独特的建筑技术体系:

  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采暖系统等多种被动式设计策略为建筑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影响成为可能;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北京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而且北京降雨量变化率大,所以建议本项目自建中水系统,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多种可能选择;

  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北京地区具有强大的建设研发和制造能力,《北京市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为本项目在选材时提供了广泛的选择范围。

  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实施思路为:在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位、项目方案及功能使用特点等,遵循绿色建筑的实施原则,为本项目量身制定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和实施策略,打造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

  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质量”、“环境负荷”和“成本投入”进行综合平衡,避免高科技、高投资的发展思路,避免示范、展示和技术、产品堆砌(冷拼);尽量采用被动式、适宜技术,结合气候策略的“本土化绿色建筑”,体现技术和建筑的有机集成。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绿色”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理念。本项目特点突出,定位高端,因此绿色建筑在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不盲目照搬国外技术和高级技术,而是根据建筑自身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技术策略,有效控制增量成本的增加。

  第二、“全寿命周期分析评价(LCA)”原则。绿色建筑强调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同时还关注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因此,绿色建筑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全过程落实绿色建筑的需求,

  能够真正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通过合理的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方式,有效降低后期运营成本是关键。

  第三、“权衡优化(Trade-off)”和总量控制的原则。绿色建筑要求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资源,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与良好的服务,但一般而言,追求优良的建筑质量往往易导致付出较大的资源与环境负荷,并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本项目属于办公项目,在确保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增加,并实现项目市场、以及后期运营的双重回报,是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选择的重要原则之一。

  总而言之,绿色办公建筑设计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其强调的是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完美结合,寻求的是建筑与环境、节能、经济之间的最佳平衡。

  一年来,科室认真贯彻落实局里的各项制度和决策,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市政园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抓手,按照探索、创新、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市政园林设施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工作制度,在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治合格、素质过硬至关重要,为此,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和参加单位组织的相关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业规章制度,在学习中细致深入查找不足,扎扎实实整改,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增强了努力干好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亲身体会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克服不足,锐意进取,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科室把创新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办事程序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科室岗位职责、办事流程和工作规则等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科室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园林绿化叁级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初审资料坚持进入政务大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提交存档和备案资料,注重节约,简化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尽职不越位,履职不错位,强化科室管理,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团队形象。

  积极开展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认真遵守《城市绿化条例》《**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局《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要对各类在建、新建项目的绿化用地指标,绿化设计方案要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提出绿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明确绿化用地技术指标,突出绿化植物的配置技术要求,要对各类园林绿化工程实行绿化方案审查、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加强绿化工程管理,切实提高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养护水平。2015年对**·华府住宅小区景观绿化工程、**昌林花苑小区景观绿化工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和学校景观绿化工程、**中和教育港景观绿化工程等4家项目附属绿化方案进行了审核审批。对各项目的绿化技术指标、规划控制绿地率、绿化植物配置、硬质景观、园林小品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定期开展全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调查摸底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园林绿化行业及市场监管情况、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全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规划方面:全市六县一区,**完成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两县分别获得了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正在着手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其余各县未编制;绿化方案的审批管理方面:各县均疏于管理,注重了规划方案绿地率指标的控制,而忽视了绿化方案的审查审批,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不高,一些已建成的项目绿化效果差。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我市园林绿化行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相对滞后,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从事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的专业资质单位偏少,且分布不均匀。目前,我市现已注册取得城市园林绿化叁级资质企业19家,国家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家,集中分布在**两县区。市场管理方面:除部分造价较大综合性园林工程进入建设市场进行招标交易外,大部分园林绿化项目还游离于市场之外,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市场管理还不规范。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方面:各地还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管理粗放,且养护管理资金难以落实。

  2015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9.19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了13.77%,比2014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任务完成较好的有**的“美丽**”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水生态文化风情线景观带建设项目、滨河东路绿化工程项目形象进展良好。

  (一)各县区园林绿化养护认识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不科学,一些园林绿化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过分注重硬质景观和平面构图,轻视植物种植设计。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比例失当,造成品质降低,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缺乏法制保障,虽然一些地方加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法制保障薄弱,导致科学、法制和规范化的养护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二)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源头投入少。城市绿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模式,还没有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导致绿化规划实施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很难实施。

  (三)专业人员匮乏,日常监管难到位。尽管各县区有专门的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但具有园林绿化专业的人才较为匮乏,使其专业监管难到位。

  (一)做好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国务院和住建部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住建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的通知》等文件。明年,科室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适时进行全市范围内的业务培训,领会精神,提高能力,促进工作。

  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及相关法规和政策,明年计划编制定我市《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用地面积计算规范》《城市绿化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我市园林绿化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绿色建筑随之被众多的国家实践并推广;2003年,由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需要,中国建立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GOB-AS);2006 年,建设部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划分3个绿色等级,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随及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可见,绿色建筑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实施过程,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在建筑相关专业开设绿色建筑课程也刻不容缓。

  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专业自2010年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对接市场助理建筑师岗位所需技能――建筑节能设计及计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规划节能设计、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节能软件操作4部分。主要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建筑节能的观念,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将低能耗的理念贯穿整个建筑方案设计,熟练运用节能软件进行节能计算,并掌握建筑节能工程的验收要求等内容。

  近年来,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出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旗帜,推行力度由上至下步步强化,建筑各界纷纷反映可以用“应接不暇”来形容。根据友绿网()的《中国建筑行业绿色职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5年内将面临绿建筑“人才荒”,其原因主要是绿色建筑相关职位在中国建筑行业都属于新兴职位、各大企业对绿色建筑人才需求旺盛、国内各大高校几乎没有相应的对口专业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的输送渠道等。面对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其专业课程也急待改革,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绿色建筑知识技能的毕业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节能作为绿色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建筑节能技术》便义不容辞地成为专业绿色建筑改革的先驱,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后并一致赞成将《建筑节能技术》更名为《绿色建筑技术》,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对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更新和拓展,期望能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渗透到本专业其中设计课程中的效果。

  通过对历届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为助理建筑师,那么符合市场需求的助理建筑师应该具备的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技能呢有哪些,带着这个思考,对目前市场上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剖析,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分析,得出《绿色建筑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室内外声光热风环境模拟以及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经过教研组的多次研讨,并充分结合该专业长期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特色,总结出了“专题授课+模拟实操+专用周课程设计”三大教学模块的课程框架。

  《绿色建筑技术》这门课程开设在建筑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共计60课时,周课时为4节,采用“专题授课+模拟实操+专用周课程设计”三大教学模块的课程框架,表1绿色建筑设计岗位知识技能分析

  序号设计流程具体内容需具备的绿色建筑岗位知识技能点1方案设计阶段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书》,对设计方案进行绿色优化:

  ②针对项目设定的绿色建筑星级设计标识级别,确定绿色建筑六大指标体系中的各项目标,明确对应的技术策略。

  ③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计算机模拟,如声光热风环境,分析得出最优化结果,协助设计院优化设计方案。

  ④以上技术和方案优化都需要权衡考虑成本造价,并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①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④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2初步设计阶段编制《绿色建筑初步设计报告》,优化方案设计后的初步设计报告:完成初步设计文本中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色建筑技术措施3施工图阶段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深化初步设计后的技术落实:

  ②完成施工图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及《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等相关工作。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其中专题授课与模拟实操模块交替进行,专用周课程设计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具体安排如下。

  目前,绿色建筑知识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够深入和系统,首先得安排专题理论授课,课程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纲领,总共设置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6个专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要领,针对每个专题都设置了重点小任务,供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学者便开始了建筑环境模拟技术研究,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涌现了大量的模拟软件,以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建筑环境(建筑内外的风、光、热、声环境)模拟分析软件主要有英国IES软件、生态大师Ecotect、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等。通过对本地各设计院调研(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湖南省内各大小设计院),显示采用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院占湖南省内各大小型设计院总数的8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为国内开发软件,界面通俗且简单易学,而英国IES软件、生态大师Ecotect等国外分析软件的英文界面较为晦涩,学习时间较长。经过教研组的多次研讨,并结合实际情况,一致同意对学生教授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为了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和模拟技能,在专题理论课程和软件实操课程完成后,在学期末设置一个绿色建筑专用周课程设计,以本学期完成的公共建筑设计课程作业为对象,进行绿色建筑优化设计。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优化设计,从而学会将低能耗的绿色理念植入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并且整体掌握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措施的应用,以及达到对模拟软件的强化训练的效果。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在原有《建筑节能技术》课程团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多专业综合性,积极吸纳暖通专业、擅长软件及企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加入。

  初步选用《绿色建筑概论》(董靓和孙世钧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以及《绿色建筑分析软件实操手册》(由课程教学团队与软件公司共同编制完成)三本教材。

  (1)不论从国家形势政策方面还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在建筑设计专业开展绿色建筑类的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的。

  (2)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应在学校阶段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学习,除了掌握传统的AutoCAD、SketchUp以及PhotoShope等软件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分析软件,并在设计课程中加以运用。

  (3)绿色建筑类课程对设计理念、技术措施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要求较高,需要整个专业的各个课程老师积极参与,并将绿色低耗的理念融入到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

  (4)绿色建筑涉及了建筑设计专业以外的多个学科专业知识,因此绿色建筑课程团队需吸纳多专业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加入进来。

  [1]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4):13~17.

  [2]徐黎明.建筑类高职院校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4(8):125~126.

  [3]鲍丽.绿色:回归设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建筑教育,2011(1).

  [4]王雪松,周铁军.绿色建筑教育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为例[J]. 中国建筑教育,2011(4):10~14.

  [5]丁以喜.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探究[J].职业与教育,2012(9):107~108.

  生态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切入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绿化技术能够对建筑的环境进行补偿,同时提高建筑结构的节能效果已经改善室内环境。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应强调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并对集成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解决。按照作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生态建筑的集成应用分成两大方面,分别为室外环境集成应用和室内环境集成应用。

  室外环境的集成应用主要包括场地绿化、建筑立体绿化和人工湿地系统三个方面。

  (1)配置原则。①绿量率。指单位绿地面积内植物的全部叶片面积总和。该指数可以合理直观的对绿色设计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②复层结构。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场地绿量、植被、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绿化配置。③地方树种。与非本地树种相比,本地树种能够很好的适应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从根本上来讲更具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④生物多样性指标。它主要是通过保护建筑外部环境和最基层生物的生存环境以确保生物多样性的发展。(2)工程案例分析。本工程为某市一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工程所在地区为华北平原西北部。该地区的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以下将结合该工程阐述绿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室内绿化设计方案十篇。该项目中进行场地环境绿化的主要设计要点为:①建筑场地的四周充分考虑抗风和防晒的影响;②根据城市噪音控制的要求对场地南侧进行噪音控制。③建筑物的四周不仅需要满足夏季隔热通风和冬季热挡风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遮阴效益对植物的影响。

  (1)技术要点。一般情况下,建筑立体绿化的主要技术包括两项,分别为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建筑护结构的附加层上应用立体绿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改善室内环境,同时还能确保生态效益,这对于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重要的补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时,主要是考虑其应用的可能方式和综合效益。(2)工程案例分析。在本工程中进行建筑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考虑绿化与非绿化技术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三套护结构的绿化系统,分别为屋顶绿化的能源屋顶系统、垂直绿化系统以及组合遮阳系统。本工程的能源屋顶系统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复合型免维护屋顶绿化,和花园型屋顶绿化。花园型屋顶绿化可以作为人们的休息活动空间。垂直绿化系统主要是利用锅炉房上部剩余空间以对建筑的整体进行完善。该系统可以作为室外休息区。垂直绿化系统中所应用的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热工性能,同时还可以为整个城市增添色彩。组合遮阴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穿孔遮阳板、窗台绿化以及绿化走廊。遮阳板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的光环境;窗台绿化可以为室内环境提供色彩,并且起到声屏障的作用。

  (1)技术要点。在建筑景观的用水中主要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水质污染。在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三项技术,分别为人工湿地技术、毛管渗滤技术以及生态桶技术。这三项技术是共同在整个系统中起作用的,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美观环境的效果。人工湿地是指按一定的方式对基质、微生物和植物进行配置所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水污染进行处理,同时日常的运行费用较低,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毛管渗滤技术和生态桶技术主要是指生活污水在作为景观用水之前进行预处理的计算。通过这两种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水体的污染。毛管渗滤技术所处理的污水是在地表下进行流动,较为安全,但是占地面积较大,而生态桶技术占地面积小,经过效果好,但是会散发一些异味。(2)工程案例分析。本工程中主要采用的人工湿地系统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在这种技术中,污水是在土壤下进行流动的,不会与空气进行接触,因此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处理污水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污水与空气接触而散发异味。在进行湿地植物的选择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的湿地植物以根系长、耐阴、易于管理的挺水、沉水植物为主,这种植物品种主要来自工程所在地区。

  在室内环境中,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有效的对空气质量和人心里状态进行调节。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对室内湿度和噪音进行调节,同时对于居住人而言,还可以对缓解心里紧张的情绪。植物作为一种生物,同样需要对室内环境提出一定的要求,不利的日照、温度和湿度条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为了有效的确保植物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提出了“生态核”的环境控空间模式理论。“生态核”是指以中庭空间为载体,利用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以改善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从而对中体和周边空间的整体环境质量进行控制。在“生态核”环境空间模式理论中,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1)植物的生长;(2)植物对其他环境控制技术的影响;(3)植物的生态功能;(4)群落规模的确定。

  在本工程中的某一栋建筑中采用了“生态中庭“的技术。该中庭主要是位于建筑的南侧,总面积达到400m2。在中庭中主要设置了阳光房、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从而有效的确保了中庭周围办公室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在“生态中庭“的技术方案设计时,通过计算机进行了室内光环境和室内风环境的模拟。通过室内光环境的模拟分析,最终决定在建筑向阳面增设遮阳设备,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中庭四周环境的日照条件,同时还可以满足植物生长对阳光的需求,但是夏季存在过热的问题。通过室内风环境的模拟分析,中庭虽然能够满足合理组织日照的要求,同时仍然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以消除夏季中庭过热的问题。经过分析,主要采取的消除过热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利用烟囱效应组织热压通风技术。在对中庭环境中的植物进行配置时,主要考虑的是在确保植物景观效应和生长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其中重点考虑的是办公建筑和人流复杂空间的典型环境问题。

  随着建筑温室效应加剧,生态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思路,其更多地强调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文章通过结合某市一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项目,针对该工程所在地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建筑室内外环境方向来探讨该工程的生态设计思路,总结出可行的生态设计技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实例。

  [1]王志军,董伟.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09):227-229.

  [2]崔英姿,赵源.持续发展建筑中的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J].山西建筑,2004(04):52-5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剧增,能源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抓紧发展生态建筑,是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建设领域、生态与区域、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涌现。欧洲的一些建筑师诸如托马斯·赫尔佐格、伦佐·皮亚诺、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尼古拉斯·格雷姆肖等纷纷创作了一批具有探索性、代表性的生态高技术建筑,给予人们许多经验和启示。生态建筑的成功实践丰富了生态设计方法,提高了建筑师在处理生态问题上的主动性,再次增强了人类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在我国,绿色办公建筑的生态设计仍然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而在新的形势下,建设高舒适、低能耗的生态节能办公建筑,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大课题和新任务。

  国际上,生态建筑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利用技术构造手段,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二是在深入研究室内的热工环境(光、声、热、气流等)和人体工程学(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映)的基础上,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办公环境。在中国,建筑的生态设计正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7月1日,国家颁布并执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关于其中公共建筑节能50%的规定也只是从规范上对公共建筑耗能问题予以强调,设计师处于被动设计状态,而真正创造生态办公环境设计应首先从观念入手,在关注建筑形象的同时,切实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实现人工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从关注人的健康出发,在追求舒适的同时,消除因建筑设计的不当而引起的病变。郑煤集团办公楼设计正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一些生态设计策略进行尝试。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办公楼方案设计(以下简称郑煤集团办公楼)为郑煤集团新建办公区方案投标设计。该项目选址位于郑州西部行政文化中心核心区,基地西侧隔70m绿化带毗邻大型市政广场。南侧隔30m绿化带为城市主干道,北侧规划为住宅区。用地规模39433m2,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22层,地下2层,建筑控制高度90m。(图1)

  方案设计以人、建筑、自然之间构建和谐关系为出发点,突破传统办公空间及模式,充分利用自然,从室内环境设计入手,以塑造良好的室内办公环境为目的,完成人与自然的对话,构筑高品质办公环境,从而带来办公室的“休闲革命”。

  在人类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太阳、风、热等自然资源正周而复始、源源不断地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将是建筑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生态设计的关键。

  郑州地处中原,四季分明,光线充足,合理利用自然光源,减少人工照明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外窗的设置无疑是最简单有效而自然的方式。建筑南北向布局,中央设置核心筒,将主要办公空间布置在主要朝向。中央核心筒的布局常见于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一方面便于管线的集中设置和有利于结构的布置,另一方面避免对采光面的侵占,使周围房间尽可能地得到直接采光与通风。同时,在需要的情况下,每层楼根据需要还可划分为开放式、组合式或独立单元的办公室,每个工作区都可得到相似的空间质量。但中央核心筒的布局通常带来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内部走廊的封闭性。针对这一点,本项目在设计中通过中庭的设置来补充部分自然光线,中庭占据三层高空间,并沿主楼呈“之”字形交错上升,使标准层每一层中部均能得到中庭提供的自然光线,从而打破传统内走廊的印象,形成开敞,舒适的交往场所。(图2)

  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节省能源和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是本建筑设计所遵从的基本原则。在此方面,诺曼·福斯特在法兰克福商业银行设计中的应用可谓经典。福斯特将塔楼设计成一个中空的三角形塔楼,由三个角的核心空间组成支撑体系,中庭每12层为一段,每8层为一个办公单元,同时将三角形的一边设计成四层高的花园,沿塔楼螺旋形排列。办公室可向中庭开窗,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图3)

  福斯特的这种高技派生态设计手法是值得称道与学习的,但在现实经济与技术条件下,为达到这一理念,本设计采用同样的设计理念,运用中庭的设计策略,通过中庭高差产生热压,以起到良好的调节气温的作用,并将之作为本次方案的重点与特色。

  建筑裙房共三层,主要布置公共活动空间。裙房中部结合展示空间设置三层通高的中庭,使人们更容易直接接受阳光,营造与自然交融的气氛。在冬季,中庭是一个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下,成为办公建筑环境的热缓冲空间,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春秋过渡季节,中庭是一个开敞空间,能促使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在夏季,由于中庭南向的内凹及屋顶飘板的遮阳有效地遮蔽直射阳光,使中庭成为一个巨大的凉棚,对办公空间起到热缓冲的作用,中庭顶部还设有天窗作为拔风口,利用“烟囱效应”使自然风在建筑内部循环起来。(图4)

  建筑主楼共19层,简单的通高中庭会造成空间尺度的失调,同时缺乏空间趣味性,不利于使用者与建筑间的互动,自然通风效果不佳。设计中受到法兰克福商业银行空中花园的启发,将中庭设计成了三层通高的空间,南北向交错布置,“之”字形盘旋上升,南北中庭每隔两层联通在一起,结合中部电梯厅的开敞空间形成休息厅,布置休息茶座和绿色植物以营造良好的共享空间,使办公人员步移景移,形成通透的景观视线。通过这种方式将整个空间在竖向上贯通起来,打破传统办公建筑各层独立的消极做法,形成整体的空间体系。同时,同样利用热压原理加强建筑自然通风,玻璃幕墙设置可开启悬窗,下部设为进风口,上部为排风。

搜索